小諗頭第二節主要是雙手齊動,在訓練上真正體現出詠春拳的科學性。在訓練人的大腦記憶行為中,小諗頭第一節我們處于高度精神集中后,第二節馬上轉入雙手齊動這種交叉記憶,在現今訓練里,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詠春拳200多年前就開始了。
后“雙拑手”
從左、右“拑手“到后,前“雙拑手”這里幾個不同的“拑手”動作,展示了不同的打擊方法與角度(再重復強調,詠春拳套拳動作不是招式,而是打擊方式和方法的不同角度訓練,基礎訓練) 她不單止于手掌的動作(注意了,從開始到最后,詠春拳使用拳頭就只有直拳,其余都使用手掌為主,所以,拳頭的使用,在詠春拳體系里,只是輔助性的方法,都是以掌為主) 手臂角度構成其實是最重要,她給于我們懂得使用“睜(肘)” 去打擊兩傍貼近的敵人,也使我們能夠懂得在敵人對我們身體進行鎖壓狀態下脫出困境并且能夠同時打擊敵人。當然,這里還包括了眼腈看不透的力量運動方向和力量之大小。
這里幾個不同方向的“拑手”動作,難倒了所有人,如果人們還是認為“詠春拳是以柔制剛的”, 那是不幸,幾個“拑手”以柔制剛就完全無結果,逆道而行。小諗頭第二節,力量要求很大。
“拑手”之后是雙手“攔手”。
雙手攔手
“攔手”很多拳術也有,唯獨詠春拳使用中,有分“單手攔手”和“雙手攔手”(單手攔手多用于角度轉變,而雙攔手屬于“破中手”之一種,性質基本有別) 第二節里這個“雙攔手”練習非常巧妙地展示,運用于一個非常合理的順序練習程序中,顧及二者,她的重點在于力量分控中,在準確固定角度后進行“左右齊撥手”。
左右齊撥手
“撥手”。這是詠春拳里打擊力量最大的一個打擊動作,快速,力量巨大,日后的使用機會很多,作出奇不意地打擊對方,尤其是以一敵眾時侯,這是必須使用的手法和動作。而這里的練習,別以為容易,在現實中,這個動作有如直拳,幾百萬人練詠春拳,而能做對這個“撥手”動作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發不出其最大力量的要求。
第二節從“撥手”后再回“雙攔手”從而進行“雙斬手”。這個過程中,“雙攔手”轉到“雙斬手”要切記是過程中的變化方法,這里有力量的使用和嚴格的方式規定,我們在練習中,往往會忽略了細小的變化而錯過了小諗頭里提供的運動方法。這幾個動作,詠春拳在提供了日后搏擊中手運行使用從上轉下快速補充空位攔截對方攻擊的有較方法。
斬手
MAR
2015